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自然保护区的物种编目和常规监测是区域性和全国性生物多样性研究与监测的基础,而红外相机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地栖鸟兽的物种编目和动态评估。本研究在贵州赤水桫椤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采用红外相机公里网格(1 km×1 km)法,选取保护区内2个样区和1个区外样区,每个样区内选取20个连续网格布设相机,系统开展鸟兽多样性监测。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经过累积55 029个相机日的调查,获得动物和非工作人员的独立有效照片21 243 张,从中鉴定出野生兽类4目10科17属21种,鸟类6目13科29属34种。其中有8种为保护区的新纪录物种;所鉴定的兽类和鸟类中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分别为4种和8种;被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易危(VU)的有8种、近危(NT)的有13种 。相对丰富度指数(RAI)处于前三位的兽类依次是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小麂(Muntiacus reevesi)、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鸟类依次是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us)、画眉(Garrulax canorus)。对比分析初步显示保护区内监测到的兽类物种数和多样性(香农-威纳)指数明显高于周边地区;核心区和缓冲区的鸟兽相对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较实验区高;保护区内在700~1000m海拔带监测到的物种数(尤其兽类)较多,但 > 1 000 m的海拔带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本次调查结果为保护区提供了重要的兽类和鸟类资源信息,也为促进保护区鸟兽编目和重要物种的生态学研究,以及优化管理对策、实现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和有效保护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2.
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是白垩纪时期遗留的古老孑遗蕨类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本研究采用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方法,从250个组织块中共分离获得84个菌株,隶属于2门3纲10目18科25属。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优势菌门,其相对丰度高达92.86%,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仅为2.38%;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和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为优势纲,其相对丰度分别为78.57%和13.10%;小丛壳目Glomerellales和炭角菌目Xylariales为优势目,其相对丰度分别为33.33%和25.00%;小丛壳科Glomerellaceae和炭角菌科Xylariaceae为优势科,其相对丰度分别为32.14%和19.05%;刺盘孢属 Colletotrichum和炭角菌属Xylaria为优势属,其相对丰度分别为32.14%和14.29%。这些菌株存在一定的组织差异,属水平上,叶轴中共获得15属,特有属9属;羽状复叶中共获得16属,特有属10属,两组织间共有属为6属,其中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和炭角菌属Xylaria均为两组织的优势属,但其相对丰度存在一定差异。从不同组织多样性来看,桫椤叶轴的Shannon、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均高于桫椤叶。  相似文献   
43.
涪陵磨盘沟自然保护区桫椤种群分布格局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分形理论中的计盒维数探讨了重庆市涪陵磨盘沟桫椤种群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桫椤种群的分布格局具有分形特征。桫椤种群在不同海拔高度分布格局的计盒维数各不相同,与生境密切相关。在6个不同植物群落中,桫椤种群的计盒维数大小依次为黄牛奶树淡竹叶>黄杞水麻>盐肤木腹水草>血桐芒>白栎扁穗莎草>毛叶木姜子火炭木。计盒维数定量地反映了该自然保护区桫椤种群占据生态空间的能力,随机型的桫椤种群对空间占有能力比聚集型的低。  相似文献   
44.
以PCR产物克隆后测序的方法测定了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种群59个个体的叶绿体DNA (cpDNA) atpB-rbcL非编码区序列.序列长度介于727~732 bp之间,具长度多态性,A+T百分比含量较高,介于63.27%~63.89%之间.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表现出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h=0.639)和低的核苷酸多样性(Dij=0.00028)并存的特征,提示现有种群可能源自一个有效群体规模较小的种群的快速扩张,扩张时间尚短,不足以形成更为复杂的遗传结构.种群间的高基因流Nm、低遗传分化度FST、AMOVA分析以及DNA歧异度结果一致显示各种群间无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45.
More than 80% of Madagascar's 12,000 plant species are endemic with the degree of endemism reaching as much as 95% in the scaly tree ferns, an important species rich component of Madagascar's evergreen rainforests. Predominantly African or Asian ancestry and divergence times usually postdating the separation of Madagascar from the Gondwanan landmasses have been demonstrated for several Madagascan animal and angiosperm groups. However, evolutionary studies of rainforest-specific lineages are scarce and the ecological context of radiation events has rarely been investigated. Here, we examine the evolution of Madagascan tree ferns as a rainforest-specific model family, integrate results from bioclimatic niche analysis with a dated phylogenetic framework, and propose an evolutionary scenario casting new light on our knowledge of the evolution of large island endemic clades. We show that Madagascar's extant tree fern diversity springs from three distinct ancestors independently colonizing Madagascar in the Miocene and that these three monophyletic clades diversified in three coincident radiation bursts during the Pliocene, reaching exceptionally high diversification rates and most likely responding to a common climatic trigger. Recent diversification bursts may thus have played a major role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extant Madagascan rainforest biome, which hence contains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young, neoendemic taxa.  相似文献   
46.
桫椤濒危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本文观察了西双版纳生境下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 (Hook.) Tryon)生物学特性。桫椤濒危的可能原因是:1.桫椤孢子寿命短,难萌发。2.孢子—原叶体—孢子体的生活周期长,并且在丝状体、原叶体和幼孢子体阶段,无特殊结构去抵抗和忍耐一切不利环境因子的影响。3.孢子萌发、形成配子和胚胎建成等过程对生境条件的要求严格,因此桫椤的分布受到很大的限制。在现代气候条件下,桫椤只能在温暖、湿润的热带、亚热带林地生存下来。一旦桫椤生栖的森林遭到破坏,桫椤随之死亡。4.桫椤是木本植物,生殖周期很长,不利于生存发展。5.桫椤根很不发达,树干内部的输导系统也较原始,只能适应空气和土壤湿润的生境。6.桫椤被人为的掠夺式的砍伐。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了保护这一种质资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47.
中国云南发现珍稀濒危树蕨巨大古树——屏边桫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屏边桫椤新种当地名:多头树蕨、树蕨王图1:1~8图版1:1~4AlsophilapingbianicaY.K.Yang.Y.M.HeetJ.K.Wusp.nov.SpeciesnovaafinisAlsophilacostularisBak.etAl...  相似文献   
48.
49.
为了探讨滇南桫椤Alsophilaaustroyunnanensis的系统位置 ,我们对该植物与中华桫椤Alsophilacostularis的叶绿体DNAtrnL内含子和trnL F间隔区序列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滇南桫椤的trnL内含子、trnL F间隔区序列的长度分别为 5 70bp ,36 2bp ;中华桫椤的trnL内含子、trnL F间隔区序列的长度分别为 5 72bp ,36 1bp。结合已经发表的其他桫椤科植物的相应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 ,用简约法和邻接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基本一致。结果表明 :1)所分析的桫椤科植物构成一个单系群 ;2 )滇南桫椤与Gymnosphaerapodophylla、Gymnosphaerapectinata、Gymnosphaerapseudogigantea、Gymnosphaeratinganensis、Gymnosphaeragigantea关系较近 ,聚成一支系 ;3)中华桫椤与Cyatheatsangii、Alsophilaspinulosa关系较近 ,聚成一支系。本文系统发育分析的结果支持将滇南桫椤归入黑桫椤属Gymnosphaera。  相似文献   
50.
桫椤植物群落区系进化保守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郝云庆  江洪  余树全  金静  马元丹 《生态学报》2009,29(8):4102-4111
植被进化是生态系统进化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而对"活化石"植物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研究则是其基础.选以乐山五通桥桫椤自然保护区-桫椤群落的种子植物区系与蕨类植物区系组成为研究对象,发现种子植物区系在属的水平上热带成分与古华夏成分占到近2/3,在科的水平上则更高;种子植物区系中有9个中国特有属,其中8个为残遗或原始类型的古特有属,表现出典型的古特有现象;而在蕨类植物区系中热带成分和华夏成分所占比重更大.将之与我国不同气候带15代表性地点的植物区系进行DCA排序,发现其种子植物区系与蕨类植物区系组成都与更低纬度的一些区系更相近,表现出强烈的热带残遗性和亲缘性.将之与中国晚白垩纪和新生代第三纪中国东北、辽宁抚顺、云南景谷、山东山旺化石植物类群相比,发现桫椤群落中蕨类植物成分与其晚白垩纪化石植物群有着高度的相似性,而其种子植物组成与其后兴起的第三纪被子化石群不甚相似.由此可见,桫椤群落区系组成与起源年代都十分古老;与桫椤伴生的成分中存在较大比例的中生代甚至古生代的古老遗存物种,也明显表现出其在植被进化中的保守性和种系发生的古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